認識產後水腫照護與飲食建議

認識產後水腫照護與飲食建議
一、產後水腫多久會消?
水腫通常會在產後2~3週內逐漸改善,屬於身體自然調整過程。如果超過4週仍明顯水腫,建議回診評估是否有其他健康問題。
 
二、產後水腫原因簡介
▪︎荷爾蒙變化:孕期與產後荷爾蒙變化,會影響體液分布與代謝速度,導致液體滯留。
▪︎體液失衡:生產過程中因失血與羊水流失,產後身體會自動儲水來平衡體液,造成短暫水腫。
▪︎重鹹飲食或營養不均:坐月子常見的麻油雞、豬肝等食補若口味過重,或營養攝取失衡,容易使鈉離子攝取過多,讓水分滯留體內。
▪︎分娩用力導致循環改變:生產時身體用力會讓水分移至四肢末梢,引起局部腫脹。
▪︎久坐久臥:長時間臥床休養會降低下肢血液循環,也會加劇水腫。
 
三、改善水腫的飲食建議
▪︎控制鹽分攝取:避免泡麵、醃漬品、加工食品,烹調以清淡、少鹽為原則。
▪︎補充天然排水食物:以下食材有助利尿排水、促進代謝,
 
■建議適量攝取:
✔️全穀類: 薏仁水、紅豆水(不加糖佳)。
✔️根莖類: 白蘿蔔、山藥、大黃瓜、冬瓜。
✔️綠葉蔬菜: 莧菜、菠菜、茼蒿。
✔️含鉀食物:紫菜、 香蕉、奇異果、木瓜、馬鈴薯。
✔️利水茶飲(無咖啡因): 玉米鬚茶、黑豆茶、決明子茶。
✔️溫補果乾類: 紅棗、桂圓(可適量加入湯飲)。
 
▪︎正確飲水習慣:每日攝取2000 c.c.以上的溫開水,別因水腫就少喝水,反而會讓代謝更慢。
 
四、日常活動與護理建議
▪︎適度起身走動或抬腳休息:避免久坐或久躺,每日可輕度活動2~3次(如走動5~10分鐘),幫助下肢血液循環。
▪︎足浴泡腳促進循環:每日晚上可進行15~20分鐘的溫水泡腳(水溫約38~40°C),建議水位泡至小腿中段,有助血液回流、舒緩腿部腫脹。可加入薑片、艾草、益母草、當歸等天然草本,提升放鬆效果。
▪︎泡腳後擦乾雙腳、穿上保暖襪防著涼。
▪︎穿著彈性襪:依醫師建議使用,有助下肢血液回流,減少水腫。
▪︎休息時抬腿:休息或睡覺時可在小腿下墊枕頭,使雙腳略高於心臟,有助靜脈回流。
▪︎保持作息正常與充足睡眠:過度疲勞也會使代謝變慢,不利水腫改善。
 
五、何時需回診?
▪︎水腫超過4週仍未改善。
▪︎陪伴紅腫熱痛或單側水腫。
▪︎尿量顯著減少、體重異常快速上升。
 

TOP